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口碑最好的纯电动汽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口碑最好的纯电动汽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荣威550 Plug-in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造型设计方面沿用了常规动力版本的550,这和比亚迪秦高调的做法不同。要想真正了解荣威550 Plug-in,你需要从一些细节去感知,这个细节小到转向的细腻程度亦或是更低的重心带来的行车稳定感。通过这些微小的层面,你能感受到上汽在推出550 Plug-in之前付出的巨大努力
国产首选比亚迪,君不见深圳公交车接近1万台都是比亚迪的,4/5万出租车都是比亚迪的。太原1万台左右出租车也是比亚迪的,这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。其他牌子也不是不能买,毕竟在大规模***购上还是欠缺。所以要是买纯电动车首选比亚迪!!!
你好,对于纯电动汽车,本人有一些个人建议,仅供参考。
首先我们买纯电动车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的预算资金。如果我们的预算在10万以内,我们可以考虑帝豪Gse,长安CS15EV,北汽新能源EX。如果预算在10-30之间,我们可以考虑比亚迪的唐,宋以及东风E70,甚至最新新出的ES6,如果我们的预算在30万~50万,我们可以考虑特斯拉的Model3,蔚来ES8,奥迪Q2LE-tron,如果我们的预算在50万以上那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,和使用要求选择轿车或者SUV。
本人认为如果预算还可以的话,比较经济实惠的纯电动轿车可以买Model3,如果是SUV,建议买ES6,目前这两个品牌还是比较被认可的,而且这两款无论是从造型还是续航里程,车主评价,车性价比都是比较高。
说实话,电动车的技术壁垒远小于油车,相同价位的车子理论上差异应该是不大的。当然,前提是车厂具备一定体量,且认真造电车。这个从宣传和其销量就能看出一二。
电动车核心就是电池,电池核心是单体和模组硬件,当然软件管理也很重要,但软件是基于硬件的。所以首要考虑的是,品牌电池是否靠谱,比如比亚迪,特斯拉,或者换电对电池自燃有比较明确的补偿条款的。
其次是使用体验,这部分各有所好,有人喜欢驾驶感受,有人喜欢服务好的,有人喜欢智能化的,多看看网评,加上试驾体验应该有自己满意的结论。
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。
纯电动汽车目前确实很火热,同时也是我们自主品牌在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,做出了不俗的成绩。尤其现在比亚迪都以月10几万辆的销量风靡市场。
当然,具体说那个牌子靠谱这个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,以下为我的见解:
3-5万
如果只是选择一款纯代步且费用低一些的,3-5万区间的,目前五菱宏光mini是很适合的,续航有120km和170km可选。最大的优势是保有量大,不贵,经销服务商多,服务体系相对比较完善。
6-8万
如果续航觉得不够,有里程焦虑的,同时对快充有需求的,可以考虑下奇瑞的小蚂蚁。这款车上市时间长,配置还是不错的,有301km和408km续航版本。同时它是整车和“三电”终身质保的,上路价格目前在7万多起。
10-15万
北京的?看需要,预算,以及技术预期。
如果不差钱,真的可以买一辆特斯拉。驾驶体验绝对不一般,而且带来***很高的感受。下图是特斯拉定制页面,真实车也一样,浓浓的科技感。
如果差钱,我建议入手低档勉强能用的占号(毕竟号会越来越稀有),江淮ive,北汽,知豆都可以。
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很快,大概一年电池能量提高百分之五,价格降低百分之五。只有等到技术基本成熟了,才会保持一致。我预计大概是2020年到2025年左右。从目前各家大佬投资布局来看,也大概是那几年。到时候一定会颠覆传统品牌的,就像诺基亚摩托罗拉在手机的命运一样。
当然,这也意味着,目前新能源车保值率会很差。你现在买一辆一百万的特斯拉,明年卖掉大概就值70万了,五年后不会超过40万。其他品牌车更惨。
其实我对蔚来挺感兴趣的。换电技术意味着电池可以迭代升级,这样[_a***_]保值率应该会不少。***如今年开300km,明年400km,后年500km,还是值得购买的,不过要看这个公司厚道不厚道了。
我心中值得入手的新能源车,续航超过500km,电池10年能够衰减5%以内,快充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,终生可以换电,我觉得就够用了(其实特斯拉就是瞄着这些点去的)。等到这种车的出来的时候,我觉得就可以入手了。
当然现在你要是急需,比亚迪,荣威的新能源车也不错。至于小鹏什么的,要真做到20万以内,也可以考虑。
未来一定是新能源的天下。以后国家会进一步通过政策,油价,税收调节,汽油车使用成本会更高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碑最好的纯电动汽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口碑最好的纯电动汽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learriverredangus.com/post/4433.html